增强免疫力
秋季气温变化较大,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。艾灸可以刺激人体穴位,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,增强身体的抵抗力,降低患病的风险。
温通经络
秋季天气渐凉,人体经络容易出现阻滞。艾灸通过温热刺激,能够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因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、麻木等症状。
调和气血
艾灸可以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,使气血顺畅,滋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。对于秋季常见的气血不足、面色苍白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缓解秋燥
秋燥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艾灸一些特定穴位,如肺俞、太渊等,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,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。
健脾益胃
秋季是脾胃容易虚弱的季节。艾灸中脘、足三里等穴位,能够健脾益胃,促进消化吸收,增强脾胃功能,预防和改善秋季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等问题。
养肺护肺
秋季气候干燥,对肺脏影响较大。艾灸肺俞、尺泽等穴位,可以滋养肺脏,增强肺的功能,预防秋季咳嗽、气喘等肺部疾病。
改善睡眠
秋季容易出现睡眠问题,如失眠、多梦等。艾灸神门、内关等穴位,能够调节神经系统,放松身心,改善睡眠质量。
缓解疲劳
秋季人们容易感到疲劳乏力。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排出体内毒素,缓解疲劳,让人精力充沛。
调节情绪
秋季气候多变,容易让人情绪低落、抑郁。艾灸一些穴位,如太冲、行间等,可以调节情绪,缓解压力,使人心情愉悦。
预防疾病
艾灸可以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,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,对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等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。
肾俞穴位于腰部,是肾精直接注入背部的穴位,艾灸肾俞穴具有温补元阳、益肾强腰等功效,有助于缓解肾阳虚衰所致的耳聋、耳鸣、遗尿、腰痛等病证。命门穴同样具有补肾壮阳、补益精气的作用,对于平和健康体质、阳虚体质的人来说,秋季艾灸命门穴能够补充阳气。关元穴则是人体的重要穴位,秋季艾灸关元穴可以起到补肾壮阳、补益精气的效果,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、调节内分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益处。
脾俞穴是调理脾脏功能的重要穴位,艾灸脾俞穴能够渗湿健脾、益气养血,对于秋季容易出现的脾胃湿热、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。中脘穴位于腹部,艾灸中脘穴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的多种症状,如腹痛、肠鸣音重、恶心等,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,能有效调理脾胃功能。足三里穴通过艾灸,能够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,对于脾胃湿热引起的症状能够起到调理的作用。
在上午进行艾灸,一般来说 7 点到 9 点是胃经开穴的时间,9 点到 11 点是脾经开穴的时间。这个时间段用艾灸治疗脾胃的不足,比如脾阳虚不能运化,效果相对更好。如果是治疗心经的问题,比如心悸不足导致的心悸、怔忡等,可以选择午时,也就是 11 点到 1 点这个时间段。
在下午进行艾灸,2 点到 3 点这个时间段,太阳最充足、气温最高,人体的阳气也最充足。在治疗阳虚导致的疾病时,此时进行艾灸相对比较好。比如治疗肾脏的问题,比如肾阳虚可以选择晚间的 5 点到 7 点来进行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艾灸最佳的治疗时间段并不固定,可以根据具体脏腑所对应的时间段来选择。
实际上,秋天艾灸的时间并没有绝对的最佳之说。如果患者不能非常精确地把握时间,结合自然规律,秋天艾灸适合在上午 10 - 11 点或下午 2 - 4 点间进行治疗为宜。一天当中,人体在早上开始阳气升发,到中午午时最旺,而后逐渐减退,因而在上述时间段艾灸较为合适。
注意事项
需要注意的是,艾灸应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,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操作,自己操作时,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火事项,防止烫伤。